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
发布时间:2019-09-30 10:29 来源:人民日报
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,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人才是创新的主体,以创新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,关键是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、成长、创新创造的政策环境、体制机制、评价体系等制度环境。
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。积极推进人才政策法治化、国际化进程,打造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环境,探索建立有利于人才集聚的体制机制,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吸引和集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,加快形成识才、爱才、用才、容才、聚才的生动局面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,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和技术路线的决定权,开展项目经费使用“包干制”改革试点,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,使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向学、专心科研。
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。今天,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,不进则退,尤其需要科技工作者和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。为此,必须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,为我国经济发展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。应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培养机制、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、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,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,让人才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。应尊重人才成长规律,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,构建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,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。应大力弘扬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等,在全社会营造科技报国的浓厚氛围,使报效祖国成为各类人才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。
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评价体系。改革现有人才评价体系,重点围绕国家发展需要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等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评价体系,鼓励各类人才服务国家发展,绝不能一味照搬国外科技评价标准。促进称号、头衔等回归荣誉本质,完善各类人才称号、头衔的授予和退出机制,坚决纠正“唯帽子”倾向。将人才从事创新活动的条件优越与否、产出难易与否纳入评价考核体系,对于一些耗时长、重大技术攻关难、基础研究投入多的科研项目,应考虑延长评价周期。积极克服“唯论文、唯职称、唯学历、唯奖项”的不良倾向,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“指挥棒”作用,让使用人才的管理者、人才市场服务者、人才业绩专业评价者等共同评价人才,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才能充分发挥、创新力量充分释放的干事创业环境。
(作者单位: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)
责任编辑:杨博文
-
中国绿茶新金三角:贵州!凭什么?
-
陈晏赴京拜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
-
贵阳去年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佳 全年357天优良好空
-
展示艺术精品 提供美育服务
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展出...
-
阳光云海相约来
在送走2018年最后一场雪后,1月5日清晨,兴义市敬南镇...
-
受台风“利奇马”影响 贵州铁路26趟列车停运
今年第9号台风“利奇马”预计8月10日白天将在浙江中北...
-
遵义赤水市遭暴雨袭击 四洞沟景区因水大关闭
8月9日凌晨至上午,赤水市遭遇较大范围暴雨,局部降水...
-
截至6月贵州省新增减税95.49亿元 企业活力增强
记者近日从贵州省税务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,截至6...
-
兴义市永安社区后续扶持贴心 搬迁群众暖心
据介绍,该社区是兴义市15个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居住区之...
-
非遗周末聚今日走进安龙县
9日上午,都市新闻记者从非遗周末聚组委会获悉,8月10...
-
《农村教育发展报告》: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
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13日在京发布《中...
-
司考改革:想拿双学位当“敲门”砖?没那么简单
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...